跳到主要內容
中文 / English
高齡健康與長照服務年報

年報下載


 

 

關於報表


人口

  人口特性包括人口分布、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原住民分布、榮民分布等指標。由於原住民高齡人口係指年滿55歲以上者,故僅有該指標納入55歲以上人口統計資料,其餘指標皆根據65歲以上人口進行統計,並依據65-74歲、75-84歲及85歲以上三個年齡別呈現。

  臺灣65歲以上之人口數,從1960年27萬人增至2020年379萬人,且有快速上升的趨勢,預估2026年將達486萬人而占總人口數20.8%,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到了2030年高齡人口更將高達557萬人,更加凸顯人口高齡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課題。

  在高齡人口分布方面,2023年底臺灣65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前5名的縣市為嘉義縣(22.4%)、臺北市(22.0%)、南投縣(20.8%)、雲林縣(20.6%)、基隆市(20.2%)。

  2014年至2023年間,高齡人口之婚姻狀況以有偶的人數最多,其次為喪偶,未婚的人數最少。在2023年,隨著年齡增長,喪偶的百分比逐漸增加:65-74歲為15.9%,75-84歲為37.5%,85歲以上喪偶的百分比最高,達到64.9%。

  整體而言,高齡人口之教育程度有逐漸提升的趨勢,國小畢業以下人口數占65歲以上年中人口數的百分比從2014年66.2%降至2023年44.6%。

  原住民族5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占原住民年中人口數的百分比從2014年16.5%增至2023年22.1%。

  65歲以上榮民人數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從2014年21.2萬人降至2023年14.6萬人。
 

經濟

  我們以低收入戶、請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國民年金核付人數、就業人口數及自述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用等資料,來了解我國高齡者經濟弱勢之概況。本章節所有指標皆根據65歲以上人口進行統計。

  2014年至2023年間,65歲以上低收入戶的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占65歲以上年中人口數的百分比為1.01%至1.17%之間;另一方面,請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人數占65歲以上年中人口數的百分比為4.2%至5.0%之間。

  2014年至2023年間,65歲以上國民年金核付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14年131.1萬人增至2023年185.5萬人。
  此外,65歲以上就業人口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14年23.7萬人增至2023年41.0萬人,而占65歲以上年中人口數的百分比為8.2%至9.8%之間。

  另一方面,65歲以上人口自述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在2022年為16,793元,男性為17,170元,女性為16,479元。

 

健康狀況

  我們從平均餘命、健康平均餘命、主要死因、共病指標、慢性病、衰弱、自覺健康狀況、行動能力、ADLs、IADLs、憂鬱傾向、聽力、跌倒及視力等指標,綜合觀察高齡者健康狀況。本章節除平均餘命及健康平均餘命指標,其餘指標皆根據65歲以上人口進行統計。

  2022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為79.8歲,男性為76.6歲,女性為83.3歲。2022年國人65歲平均餘命為19.4歲,男性為17.5歲,女性為21.3歲。2022年國人零歲健康平均餘命為72.4歲,男性為69.9歲,女性為75.1歲。

  2022年高齡人口死亡人數為15萬9,059人,占總死亡數之76.3%,較上年增加1.8個百分點,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964.2人,較上年增加11.7%。若以死因觀察,2022年十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事故傷害;2022年越高齡者肺炎、高血壓性疾病排序往上提升,而糖尿病、事故傷害排序則有下降趨勢。

  共病情形的測量方面,使用2012年至2021年全民健保資料庫計算CCI,高齡人口的平均分數為1.14分至1.21分之間,而年齡標準化及未標準化分數差異不大。就性別觀察,男性CCI平均分數(1.25分-1.31分)高於女性(1.04分-1.13分)。

  自述慢性病方面,2005年至2017年間,高齡人口自述曾經被醫師診斷有至少一項慢性病之百分比為78.2%至86.8%之間;至少兩項慢性病之百分比為55.4%至67.0%之間;至少三項慢性病之百分比為34.6%至46.8%之間。以上三種百分比,就性別觀察,女性自述罹患慢性病之百分比皆高於男性。在有至少一、兩項慢性病之百分比方面,男性除2005年以75-84歲最高外,其餘年份皆以85歲以上最高;女性2005年及2009年以75-84歲最高,而2013年及2017年以85歲以上最高。在有至少三項慢性病之百分比方面,男性2005年及2009年以75-84歲最高,而2013年及2017年以85歲以上最高;女性2005年及2013年以75-84歲最高,2009年以65-74歲最高,2017年以85歲以上最高。

  慢性病方面,使用2012年至2021年全民健保資料庫門急診、住院檔統計高齡人口疾病的粗盛行率如下:中風為8.9%至12.6%之間,出血性腦中風為1.0%至1.3%之間,阻塞性腦中風為6.4%至7.4%之間,冠狀動脈心臟病為12.7%至15.2%之間,慢性阻塞性肺病為6.9%至10.3%之間,心身症為0.2%至0.4%之間,失眠為16.6%至17.6%之間,憂鬱症為3.3%至3.6%之間,焦慮症為6.4%至7.4%之間;使用2012年至2020年成人預防保健資料檔統計有疾病之百分比如下:健檢中有高血壓為60.3%至62.2%之間,而在全部有高血壓之人數中,有62.7%至66.4%之間自述有高血壓疾病史;有糖尿病為25.6%至27.7%之間,而在全部有糖尿病之人數中,有62.9%至65.1%之間自述有糖尿病疾病史;有高血脂為55.1%至56.7%之間,而在全部有高血脂之人數中,有12.3%至21.7%之間自述有高血脂疾病史;有腎臟異常為29.6%至41.3%之間,而在全部有腎臟異常之人數中,有3.1%至5.4%之間自述有腎臟病疾病史;有肝功能指數異常為10.7%至13.8%之間。

  衰弱評估方面,使用2012年至2021年全民健保資料庫計算mFI,高齡人口的平均分數為5.03分至5.49分之間,而年齡標準化及未標準化分數差異不大。就性別觀察,男性mFI平均分數(5.33分-5.75分)高於女性(4.67分-5.27分)。

  2005年至2017年間,高齡人口行動能力有困難之百分比為50.2%至56.5%之間;ADLs有困難之百分比為14.3%至18.9%之間;IADLs有困難之百分比為37.6%至41.6%之間;可能有憂鬱傾向之百分比為11.1%至18.0%之間;自述自覺健康狀況「普通」最高,百分比為41.3%至46.3%之間。相同年齡別比較,女性在行動能力、ADLs、IADLs、憂鬱傾向及自覺健康狀況的結果皆較同年齡別男性為差。

  聽力方面,大部分高齡人口皆無聽力問題,而有使用助聽器之百分比為1.7%至3.3%之間,2005年以75-84歲百分比最高,2009年至2017年間則為85歲以上;跌倒方面,一年內曾經跌倒之百分比為15.5%至21.3%之間,2005年至2013年間以85歲以上跌倒百分比最高,2017年則為75-84歲;視力方面,任一視力有問題之百分比為74.9%至86.3%之間,以65-74歲有視力問題之百分比最高。


預防保健與行為

  我們從癌症篩檢、疫苗、身體質量指數分布、營養素、每週休閒性身體活動量、吸菸、喝酒及嚼檳榔等面向來觀察高齡者預防保健與行為的概況。由於政府目前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故僅有該指標納入60-74歲人口統計資料,其餘指標皆根據65歲以上人口進行統計。

  根據2022年死因統計年報,結腸直腸癌為65歲以上人口惡性腫瘤主要死因的第3位。2016年至2021年間,60-64歲及65-69歲人口糞便潛血檢查之服務利用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疫苗方面,2012年至2021年間,高齡人口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之百分比為0.6%至2.4%之間,施打流感疫苗之百分比為29.9%至53.4%之間,近十年內皆以2020年施打率最高。

  2005-2008年、2013-2016年及2017-2020年間,高齡人口的身體質量指數分布皆以24≤BMI<27百分比最高(2005-2008年:33.2%;2013-2016年:31.9%;2017-2020年:33.3%),BMI<18.5最低(2005-2008年:2.6%;2013-2016年:2.4%;2017-2020年:2.7%)。

  2013年至2016年間,高齡人口實際攝取的熱量較接近DRIs中活動度稍低的熱量建議。在鈣、鎂、鋅、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2之平均攝取量皆低於DRIs建議攝取量。2017年至2020年間,相同年齡別比較,除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A、鎂、膳食纖維外,65-74歲男性百分比高於女性;而75歲以上男性除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A、鋅、膳食纖維外,其餘營養素之百分比皆高於女性。

  2005年至2017年間,各年齡別的男性高齡人口每週休閒性身體活動量平均值皆比該年齡別女性高。在吸菸方面,整體目前吸菸率有下降趨勢,從2005年15.9%降至2017年7.4%,其中男性從2005年29.0%降至2017年14.4%,女性目前吸菸率則為1.4%至2.5%之間。喝酒的百分比為20.0%至39.6%之間,嚼檳榔的百分比從2005年2.9%降至2017年1.8%。就年齡別觀察,吸菸、喝酒、嚼檳榔皆以65-74歲人口百分比最高。
 

醫療與長照

  根據65歲以上人口之健保醫療利用統計來觀察高齡者醫療利用情形。2022年健保門診(含急診)就診率每十萬人口超過10萬人,且女性高於男性。健保住院就診率則為男性高於女性。以上兩者就診率不論性別,皆以85歲以上人口最高,其次為75-84歲,65-74歲最低。

  長照2.0服務對象為65歲以上失能老人、全年齡失能身心障礙者、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未失能者及衰弱老人。根據2023年衛生福利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長照服務使用者隨著年齡增加,百分比有上升的趨勢,以65歲以上人口百分比最高(88.6%)。就性別觀察,女性(58.6%)高於男性(41.4%)。長照需要等級2~8級中以第4級的百分比最高(19.1%),最低的則是第6級(9.2%)。各縣市長照需求服務涵蓋率以嘉義縣最高(108.5%),花蓮縣次之(108.2%),連江縣最低(23.4%)。

  長照服務機構數以居家式最多(2,002家),機構住宿式最少(95家)。社區式共1,354家,其中日間照顧機構數最多(859家),團體家屋機構數最少(31家)。而住宿式服務類長照機構數中老人福利機構、一般護理之家、依長服法設立之住宿式長照機構及精神護理之家皆以新北市最多(老人福利機構:212家;一般護理之家:79家;依長服法設立之住宿式長照機構:16家;精神護理之家:9家);身心障礙住宿式機構以桃園市最多(26家);榮民之家以臺南市最多(3家)。住宿式服務資源數之許可床位數及開放床位數皆以老人福利機構最多(許可床位數:6.0萬床;開放床位數:6.0萬床),而入住率則是以精神護理之家最高(88.3%),依長服法設立之住宿式長照機構最低(57.5%)。長照服務機構服務量以居家式最多(335,289人),機構住宿式最少(5,451人)。社區式共54,746人,其中日間照顧服務量最多(37,572人),團體家屋最少(323人)。  

  2023年截至12月底長照人員登錄人數統計以照顧服務員人數最多(總計:93,364人;男性:14,996人;女性:78,368人),照顧管理人員最少(總計:1,505人;男性:126人;女性:1,379人)。

  失智症推估人數及確診人數皆以新北市最多(推估人數:50,172人;確診人數:34,620人),診斷比率以宜蘭縣最高(103.2%),以金門縣最低(52.5%)。

 

社會參與及居住安排

  我們從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僅高齡人口居住宅數變化、居住安排及社會參與等指標來觀察高齡者的社會參與及居住安排情形。本章節所有指標皆根據65歲以上人口進行統計。

  2014年至2023年間,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之百分比為1.1%至1.7%之間。2013年至2022年間,僅一名高齡人口獨居宅數占僅高齡人口宅數之百分比為74.0%至76.1%之間。

  居住安排方面,2009年至2022年間,高齡人口的家庭組成情形以「與家人同住」之百分比最高(2009年:68.5%;2013年:64.2%;2017年:66.4%;2022年:63.2%),以「僅與其他親戚或朋友同住」之百分比最低(2009年:0.8%;2013年:0.6%;2017年:1.0%;2022年:1.4%)。

  2005年至2017年間,大部分高齡人口沒有擔任志工或義工,而有參加之百分比為8.1%至12.3%之間;偶爾參加或定期參加宗教活動之百分比為26.6%至30.6%之間,且女性百分比高於男性;偶爾參加或定期參加社區或鄰里活動之百分比為22.5%至25.3%之間,且男性百分比高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