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保健室公告
  •  / 
  • 透過腦力運動刺激認知 讓熟齡者的大腦更勝年輕人

透過腦力運動刺激認知 讓熟齡者的大腦更勝年輕人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黃緒文


年少時,在爺爺的書房看到耄耋之年(80高齡)的他仍每天練書法、畫畫、看書,爺爺也經常拿起我放在書桌的課本,一口氣把整學期的教材讀完,還連聲說:「現在的課本寫得真詳細!」而我自小喜愛神遊爺爺的畫境,試著從他的題畫詩中揣摩心境。

當時讀爺爺的詩,「年老莫心老,自能老不衰,青春如好鳥,輕喚即飛來」,讚嘆他寫詩的功力與詞采,對詩意卻沒有深切的感悟,但在我投入認知神經科學和高齡腦科學的領域後,才領會這首詩有前衛的腦科學思維。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頌辭,也是自古以來多數人夢寐以求之事。近年來養生風氣的盛行,五花八門的抗老養生之道更是隨處可見。然而,大腦、心智功能與認知行為乃三位一體,人類的記憶力、注意力、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創造力、情感、肢體運動等都是經由大腦神經網絡快速且複雜的運算後產生。

考慮養生的同時,養腦也是現代人的大事。老化是生命中固有且不可逆的歷程,講到老年人的大腦,多數可能會聯想到心智功能退化、反應變慢,甚至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一般人對高齡大腦的認識,似乎都是負面的。

但老化,真的是如此不堪嗎?這篇文章我打算從語言這個面向來談高齡大腦和心智功能衰退之間不應劃上等號,健康老年人的大腦,不僅不比年輕人差,甚至更勝一籌!

人類是社會化的物種,生活依賴語言,而語言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使用語言溝通、表達情意、闡述想法、學習新知。

語言包含理解及表達兩方面。理解方面,不論是閱讀或是口語溝通,我們先要有一定的專注能力,透過視覺或聽覺接收外來訊息,然後分析詞義、語法、結構及句子中表達的邏輯關係。過程中,我們需具備工作記憶能力(working memory),結合過去的知識經驗,促進理解(其實讀這篇文章的當下,你的大腦正活躍地處理許多資訊)。

在表達方面,我們先要有溝通的動機,選擇適當的詞彙、結構完整的話語及合宜的社交(或高情商)技巧傳遞訊息。與此同時,我們亦需具備一定的記憶能力來保留先前幾秒鐘的對話內容,確保自己表達的內容與對話相符,促進溝通效能。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的語言使用,其實一點都不容易,大腦需要快、狠、準地處理大量訊息。

高齡大腦仍具可塑性,判斷準確、詞彙量多、用字遣詞也更精準

在正常健康的老化過程中,伴隨著大腦型態及結構的改變,包括整體大腦灰質與白質體積的縮減,而當大腦內特定區域的腦細胞減少,則會影響到特定的認知功能。其中,大腦結構損壞最多也最快的區域,就是管理執行功能與抑制控制(executive function and inhibition control)的額葉(frontal lobe)及主管空間記憶的海馬迴(hippocampus)。

好消息是,大腦是個很有「可塑性」的器官,其生理結構可以因學習而改變,如果有經常使用的特定功能(例如:辨識方位、記憶力),負責該功能的相關神經元之間的網絡聯繫會提升也會產生新的神經元,提升處理效能。


近年來,研究老化大腦的科學發現,老年人的大腦也可以透過訓練,產生新的神經細胞或神經連結,以適應環境或任務需求,一直到70、80歲,年老的大腦都還是具有可塑性。


大腦可塑性不僅展現在神經細胞的新生,同時也展現在如何有彈性地運用有限的大腦資源,並根據外界環境刺激及認知負荷而重新分工,改變整體運作模式。

認知科學研究者試圖理解老化大腦功能與認知行為表現的關聯,以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比較認知功能正常的健康老年人和年輕人在進行語意分類(semantic categorization)和語音判斷(phonological decision)時的腦部活化影像。

結果發現,老年組在執行語意分類或語音判斷的任務時,都比年輕人運用了更多且分佈更廣泛的大腦神經活動;此外老年組在進行語音判斷時,腦部活化又比進行語意分類要來得更多,表示提取語音訊息對高齡者來說是高難度的任務。

這些研究結果支持了神經回路補償機制假說(compensation-related utilization of neural circuitshypothesis, CRUNCH),老年人神經網絡的效率雖然有所降低、反應速度也確實較慢,但神經的補償機制讓老年人的語言功能不輸當年勇,判斷的準確度與年輕人無異,詞彙量甚至比年輕人多、用字遣詞也更精準。

腦科學的證據同時也說明了老年人為什麼經常苦於突然想不起某個字,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的舌尖現象(tip-of-the tongue)。

透過實體或數位方式進行「腦力運動」,保持心智健康

「心智健康」包含了三個面向:身體、大腦與心理上的健康,這三者間就像齒輪的關係,彼此息息相關,相互影響。均衡飲食、充足的運動、規律睡眠,都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我們的大腦就像其他器官一樣,需要得到適當的照護和滋養。大腦需要不斷的刺激來保持活躍,透過各種實體或數位的腦力訓練,就能進行「腦力運動」,保持健康的認知功能,維持大腦的可塑性。

此外,出門與親朋好友社交互動、積極參與多樣化的休閒活動,勇於探索新挑戰,不但可以促進大腦的健康,也幫助維持好心情。

今天的你一定比昨天的你老,但今天的你卻永遠比明天的你更年輕(Today you are older than yesterday, but younger than tomorrow)。既然老化是生命必經的旅程,那就用正向開放的心態迎接,並開心過好每一天,創造生命價值!年老莫心老,自能老不衰。


作者介紹:黃緒文 助研究員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主題主要在探討思考在大腦內如何組織、處理及建造,並藉由測量人在看、讀、聽、理解及做決定時,每毫秒下的大腦電訊號活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銀天下。(原標題:為什麼話到嘴邊卻說不出?研究證實健康熟齡者的大腦更勝年輕人!
圖片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