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111年
  •  / 
  • 高齡長者心理健康議題

高齡長者心理健康議題

科技的進步導致生活型態及意識的星移斗轉,不論是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少子化衝擊,都使社會人口結構產生改變。估計在2025年,臺灣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高齡者健康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高齡者不僅會感到體能與腦力退化,步入人生不同階段也會造成情緒難以調適,那麼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呢?本研究團隊想到「現代問題需要現代手段來解決」,運用智慧型手機,搭配智慧手錶測量身體訊息,開發「幸福樂齡」App,利用多元面向的非藥物介入模式,收集資料並建立屬於高齡者的幸福感指標,希望能降低應對高齡社會所付出的醫療與照護成本。

高齡者之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議題已日漸受到重視,面對老化我們須作何準備?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老化之目標是幫助發展和維持高齡健康所需的內在能力與發揮功能。內在能力是指能隨時動用的全部身體功能與心智功能;發揮功能是指能按自身觀念與喜好來生活與行動的健康因素。由此可見,要享有健康的老年生活,維持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然而,心理健康的指標相較於生理指標其測量更為抽象,因此我們將「幸福感(well-being)」視為心理健康指標。看到這,您是否也好奇「什麼是幸福感指標呢?」我們研究團隊收集各國以及各個國際組織關於幸福感的指標,從物質條件、生活品質、心理情緒等個人因素,到社會、文化環境、社區福利與參與等環境因素,都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

以下是國際組織對幸福感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健康是一種包含生理、心理、及社會幸福感的完整狀態,不僅只是沒有疾病或生理虛弱。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幸福感是個人和家庭多面向的生活經驗, 尤其是生活品質及物質條件;幸福感並非僅關注數據的平均值,應該關注的是所有社會群體中的分布狀況;客觀幸福指標需根據個人觀點為基礎,以利反映人們實際經驗及生活環境評估結果。

我們也整理了國際組織與先進國家關於幸福感指標的圖表:

圖一、國際組織幸福感指標
圖二、先進國家幸福感指標

從以上的整理可以看出大多數幸福感的指標都提到生活品質、健康與社會關係,我們研究團隊希望透過這些指標建立專屬高齡者的幸福感,顧及生活、體能、心腦與社交,讓高齡者不是只能透過進醫院、服用藥物等方法,維持身心健康,而是能透過我們的研究與開發的「幸福樂齡」App,全面提升幸福感。

不用藥也能夠提升身體健康與活力、大腦心智功能與情緒調適能力?新的多元面向非藥物介入模式,接觸後延緩記憶退化與失智症的發生率,增進個人幸福感。

老化所帶來的身體機能與腦力退化,加上各種人生階段轉變,情緒容易焦躁、心煩,造成生活諸多不便且也感到不滿意,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得到失智症。若要是進一步就醫,歷經繁瑣的檢查後,醫生可能會問您,要不要吃一些預防的藥啊?這時候,您腦中可能會冒出一些問題,「吃這個藥好嗎?」、「有沒有什麼副作用?」、「真的會有效嗎?」。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不服藥,又讓人可以緩解老化所需要面臨的一切煩惱呢?有的!目前我們研究團隊集結跨領域專精於老化議題的科學專家,開發了全面性且非藥物的介入活動,可以讓任何接觸的高齡者,趨緩因老化所造成的身體機能與腦力減退,以維持身體與大腦心智功能健康的狀態,每天充滿好心情、活力滿滿面對生活活動,從中增進生活滿意度並提升個人幸福感受。

主動拓增您的身心健康老本,失能/失智不要來!

每個人都會老,無論是誰,這都是必需要面對的重要人生歷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對人生經驗的豐富度與知識會累積,但身體機能和各項腦力(記憶力、注意力、反應速度等)都會隨之衰退,情緒調節能力也會變弱。根據過去研究指出,大腦不同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運作,老化就可能會造成大腦某些區域的細胞萎縮,進而影響該腦區負責的功能(Craik & Salthouse, 2011)。當然,如此下去,從事生活大小事就容易產生問題。

人不能改變這個自然存在的老化定律,但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這樣的轉變。正所謂,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大腦是由神經網路的細胞突觸(synapse)前部和後部之連結來運作功能, 所以,當您開始覺得身體機能大不如前,腦力也不管用,且容易動不動就生氣、心情變得煩悶時,我們是可以透過重新鍛鍊大腦細胞間的連結效率,來達到增進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與其他功能的調節,以降低發生失能與失智症的結果。

目前,仍缺乏多元面向非藥物介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因為過去大部分研究都拘泥罹患疾病後(例如:慢性疾病)的治療與問題排除,而且往往只局限於單面向的介入。此外,過往研究單位傾向安排好面對面的介入活動型態讓高齡長者被動配合,許多高齡者會想規律做運動與腦力訓練,並增進身心安定感,但總是因為今天天氣不佳、身體不適、行動卡卡、生活忙進忙出,又或是疫情不能外出等原因,無法參與運動、腦力訓練課程、社交與心靈活動,以至於難以實現。再加上這些介入活動也較缺乏對老化的細面向問題的解決(例如:情緒調節) ,因此難以有效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與個人幸福感受,而且因為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與人力成本頗大,許多高齡者也可能因爲地域交通不便而無法參與,大幅降低高齡者參與介入活動的意願,甚至導致中途退出,普遍讓國內各地區的高齡者都受惠於介入活動。 有鑑於此,我們的研究基於及早介入的理念,以科學為基礎設計了一套全方位介入方案,內容涵蓋體適能健康、心智功能、情緒調節促進方案,讓長者尚未出現失智症之前,來預防或延緩病態老化的出現,協助銀髮族擁有更安適、幸福的樂齡生活。

用「主動參與」取代「被動治療」。我們研究團隊鑑於現代智慧型手機的盛行,正開發「幸福樂齡」App,從多元面向非藥物介入方案著手,包含有:健康體能促進、認知腦力提升,以及社交情緒調節。如果可以讓高齡長者隨時在家就能夠自主學習使用全面性的運動與腦力訓練,學習情緒調節方法,可能提升大腦重新建立新的細胞連結路徑,且隨著訓練時間的推移增加,大腦新建立的細胞連結強度越強,就可能會增進所主司的功能之效率,對抗大腦細胞總是用進廢退的可能性。

由於能夠觸及更多社區高齡長者以維持功能的獨立性,降低失智症找上門的機會,進而也提升各項生活品質與心靈健康;同時,也降低巨大的人力與時間的耗損。長遠來看,更可以降低社會面對高齡化所需付出的成本。

提升幸福感:從健康體能促進、認知腦力提升、社交情緒調節,三方面規劃「幸福樂齡」App功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零死角。

顧及高齡者的身體適能、鍛鍊大腦延緩智力退化、維持社交降低憂鬱,全方位的打造一款促進高齡者幸福感的App。

圖三、 幸福感的三大面向與本計畫的專注評估與介入重點

「健康體能促進」的目的在於增進高齡者對於自身身體狀況的監控與活動量增加。

身體健康管理:
1. App 將會納入促進健康的小知識,以短文、短片形式,說明健康管理知識,例如:運動對大腦的好處及原理,不同運動的訓練對身體的不同益處,高血壓監控與失智的關係,每日營養與健康飲食相關常識,如何促進睡眠健康等。
2. App 也會納入不定時彈跳訊息詢問高齡者當下與前一天之健康狀況(例如:慢性疾病服藥情況,血壓量測狀況,睡眠狀況,飲食狀況)。透過不定時的設計,我們將可以取樣到貼近真實生活的資料,也更有利於高齡者建立自主監控的能力。

身體活動維持:
透過App,我們將會選擇適合高齡者的運動指導,以每次5~10 分鐘的單元,讓高齡者可以邊看邊跟著做動作,高齡者可選擇參與身體柔軟度訓練,肌力訓練或是有氧運動。包含不同困難度的設定,讓高齡者能夠循序漸進,並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做調整。

圖四、身體活動維持運動指導短片

「認知腦力提升」是以腦神經科學的知識為基礎,並集結密室逃脫遊戲、闖關遊戲的架構,來設計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以進行認知功能淺移默化的訓練。我們目前正處於認知腦力提升遊戲關卡的開發與修改階段,內容涵蓋有多元面向的大腦功能訓練:記憶力、計劃執行、問題解決、工作記憶、處理速度、注意力與視覺空間功能。每個認知面向配合不同困難程度的題目設計,並都包含有多項腦力提升的遊戲關卡。遊戲給予原則都是從簡單的關卡開始挑戰,除了讓高齡者能夠從中建立成就感,也能夠誘發內在的參與動機,增加選擇進入更困難階段的機會。每當完成一項活動關卡後,都會提供立即回饋(例如:正確與錯誤比率),也利於即時掌握與檢測自我的活動表現。

圖五、 認知腦力提升之闖關遊戲架構示意圖
圖六、 認知腦力提升之密室逃脫遊戲架構示意圖
圖七、 認知腦力提升之工作記憶訓練示意圖

「社交情緒調節」是促進情緒調節之資料收集與練習部分,此部份將分為兩個層面進行。

1. App 推送簡單問題如:您今天睡的好嗎?您有吃早餐了嗎?您今天的情緒1-5 分,1 分是最不開心,5 分是最開心,是幾分?喝了多少水?昨天有睡好?您今天有出門參加社區活動嗎?等問題,以經驗取樣方式收集個別高齡者不特定時段的生理、情緒,社會層次的自我報告,作為判定長者特定時段內的心理社會狀態。

2. 推播自我放鬆練習單元,融合正念與身體放鬆技巧之技術,透過簡短的正念減壓練習或呼吸訓練,同步地直接透過高齡者穿戴配發之智慧手錶與App 介面,練習時可以同時給予長者心跳與身體狀況的視覺回饋,作為一種生理回饋的練習。

圖八、推送簡單問題示意圖

瞭解高齡者的使用習慣、科技接受度以及相關的設計理論,確保高齡者在使用App上也能有良好的體驗。

隨著科技進步,老年人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比率也逐年升高,根據行政院研考會(2019)公布的「一〇八年數位機會調查報告」,60歲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占比為19.6%,僅次於30-39歲的19.9%,為所有年齡層中佔比第二高的族群。然而,現今的軟體及使用者介面開發仍多以青壯年市場為主,較少有以高齡者為目標設計的應用程式。 高齡者所需的應用程式介面與一般為了青壯年用戶所設計的使用者介面有著不同的設計理念,如:為了增加閱讀性須將字體放大、點擊空間也須加大以避免誤觸、減少選單的層級數以降低複雜度等。

圖九、「幸福樂齡」App使用介面示意圖

在設計App上,我們將進行心理學調研、使用者調查、原型製作、易用性測試,專門為高齡者設計應用程式介面。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作為基礎架構,並以高齡者為中心進行脈絡調查與問卷調查,將得到的洞見應用於App設計上,包含重要功能與合適介面等。原型製作上我們不只使用傳統UX開發流程,還融合心理學、幸福感指標、心腦科學,來建構使用者介面,降低高齡者在使用App所帶來的擔憂與挫折感。

持續使用「幸福樂齡」App,維持身體、大腦活力、保持好心情!

使用我們開發設計的「幸福樂齡」App,藉由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等現代科技,從健康體能促進、認知腦力提升、社交情緒調節三個面向,全面提升高齡者幸福感。未來我們也將運用研究的成果,透過大數據分析探討在各項生理、大腦認知,及社會情緒功能之改變,建立屬於臺灣的高齡者幸福感,提出高齡長者心理健康議題之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