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王貞予
高齡長輩因為生理機能的衰弱,特別是肝腎功能的退化,會導致身體對於藥物代謝排除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藥物副作用。
同時,隨著年紀增長,長輩容易有多重共病的情形,例如高血壓合併高血糖,同時還有白內障、膝關節炎等症狀,常會有至多家醫療機構,多重門診看診拿藥的情形,因此藥物的數量種類會比較多,用法也相對複雜。
此時,如果再加上長輩的認知功能退化,或是本身不識字無法閱讀用藥指示,就容易出現混淆、使用錯誤的情形。
近年來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深入社區進行高齡長者用藥相關問題的探討,研究結果顯示,有高達50%的藥物相關問題是來自長者使用藥物時的自身行為導致。
其中,三成的長輩不清楚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藥品以及正確用法,而有五成的長輩沒有依照醫囑按時服用藥物,或是根據自身經驗調整藥物使用,而出現服藥順從性不佳的情形。
此外,不適當的藥物儲存方式、容易誤解的健康資訊,以及獨居、老老照護等情形都會影響高齡者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因此需要身邊親友更多的關心與協助 ,守護長者的用藥安全。
過去研究顯示,多重用藥會導致不適當用藥以及藥物相關問題的風險增加;同時,多重用藥跟認知功能下降、跌倒、骨折與非預期性住院急診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
多重用藥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多重用藥最常見的定義是同時使用5種以上不同成分的藥品,包含保健品與中草藥,最擔心的是有重複用藥以及不良的藥物交互作用的情形,而導致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
過去研究顯示,多重用藥會導致不適當用藥以及藥物相關問題的風險增加;同時,多重用藥跟認知功能下降、跌倒、骨折與非預期性住院急診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
根據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蕭斐元教授團隊過去以台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長輩近三成有多重用藥的情形,而具多重用藥的長輩其住院風險顯著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一直在推動病患安全,在藥物安全的面向(Medication without harm),多重用藥的改善是世衛強調的重點策略目標。其中「去處方」(Deprescribing)將不適當的藥物或是已無治療效益的藥物做停用,是歐美醫藥先進國家目前相當重視的議題,也被認為是改善多重用藥的根本方法。
只顧吃藥,卻沒問何時該停藥?養成主動關心的習慣
過去,我們的醫療系統著重在藥物治療,特別是何時需要使用藥物,使用什麼藥物效果最好,相對比較少關注藥物治療在何時需要適當停止。很多長輩使用的症狀治療藥物(例如止痛藥、胃藥、過敏藥等),應該依照長輩的症狀做調整;當症狀緩解時,可以考慮減量或停止使用。
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常常看到持續開方,或是經不同來源獲得治療相同症狀的藥品,而導致藥物累積,長輩長期使用這些症狀治療的藥物,也可能掩蓋症狀背後真正的病因,而延遲疾病本身的治療與改善,甚至出現藥物不良事件。
然而,關於多重用藥的問題,需要民眾端與醫療端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改善,民眾可以培養關心自己的藥物治療何時停止的習慣,這也是民眾獲得好的治療品質的權益。
守護長輩用藥安全的三大護身符
由於現代臨床藥物治療學的進步,在醫療院所藥物安全的守護有一道道堅實的關卡,如醫師開方根據實證使用作適當用藥,藥師覆核確保劑量與調劑正確性,一藥一袋,依據肝腎功能劑量調整,思考配伍(編按:將兩種以上藥物同時服用)的禁忌等,都是確保用藥安全的基石。
然而,用藥安全是團隊工作,除了醫師、藥師的專業搭配,更需要長輩、家屬來共同守護。特別是當藥物到了長輩手中後,需要正確適當的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治療功效,因此在民眾端可以藉由以下三個護身符共同守護家中長輩的用藥安全。
第一個護身符:找到與您並肩作戰的人,吸收相關藥品知識。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地方醫療院所與衛生局有合作執行藥事照護計畫,提供民眾藥事照護服務,提升用藥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服務內容包括:
1.判斷性服務 : 發現病人是否有疑似藥物治療問題(重複用藥、交互作用、治療禁忌等情節),必要時與醫師連絡,解決處方的藥物治療問題。
2.用藥配合度諮詢服務:針對用藥配合度不佳之病人,由藥師針對長期用藥之品項,探討病人在用藥認知與行為上的錯誤,經由正確用藥教育,以提高病人的用藥配合度。
一般民眾如有相關用藥問題需要諮詢,可與住家附近的健保特約藥局接洽,將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保健品等帶到藥局,由社區藥師提供整合性藥物評估服務與衛教;也可藉由就診的醫師轉介,諮詢整合用藥門診,由專科醫師按照長輩的需求進行藥物整合。
此外,由於近幾年社區醫療的發展與健康促進的預防醫學概念,更有主動走進鄉間社區據點的藥事服務,近距離看見高齡藥事照護需求。
其中由國衛院高齡中心與台大雲林分院所執行的偏鄉社區長輩多重用藥評估與改善模型,是少數將醫院專業藥事照護服務帶入社區的計畫。由台大雲林分院的臨床藥師團隊進行評估,並由研究團隊配合專業的藥師進行社區現場回饋,還藉由互動講座促進長輩用藥健康識能。每半年整體用藥評估一次,針對需要特別照護的長輩更是每3個月現場關心,必要時進行電訪、家訪,了解長輩實際用藥情形。
長時間的照護追蹤顯示長輩的用藥數量下降,服藥順從性上升,最重要的是身體機能與幸福感都顯著改善。
第二個護身符:平時多關心長輩身體情況,協助正確適當的使用藥物。
這幾年在社區進行藥事照護的經驗,發覺長輩用藥問題五花八門;印象深刻的是跟過去在醫學中心探討藥物治療學、藥物動力學,搭配許多臨床檢驗數值以及文獻治療指引等,評估最適當藥物療法的臨床藥學訓練很不相同,因為在社區第一線很多長輩的用藥問題,是只要關心觀察就顯而易見。
例如,服用方式錯誤、基於任何理由故意不使用藥物、不適當的儲存分裝、無按時回診領藥追蹤等,這些長輩行為端所導致的藥物治療相關問題,不一定需要一位臨床藥師或是藥學博士才能看得出來。家屬親友只要身邊有藥袋上面有清楚註明使用方式,藉由幾句關心了解就能偵測到很多長輩用藥問題甚至背後的苦衷,也是拉近彼此感情的好方法。
曾經有位社區奶奶拿著藥袋問我,「藥師,為何我這包藥還剩很多,但另一包藥卻只剩一點點,是不是醫院給的藥數量不對啊?而且我吃完藥整天都會頭暈想睡。」
經由仔細詢問了解長輩實際用法後,發現長輩是每天固定所有藥一起吃, 早晚各一次。然而其中一顆是長效型的抗組織胺,一般劑量是一天一次即可,藥袋上也清楚註明一天一顆、睡前使用。因此長輩很明顯是吃錯過量且出現藥物副作用。此外,也常見長輩因為關節疼痛而到醫院診所就診,同時開立多種抗發炎的止痛藥物,而導致腸胃出血就醫的情形。
「藥物整理」的日常實踐
第三個護身符則是:關注用藥後的不良事件,並定期執行不適當用藥的斷捨離。
這些年在執行鄉間藥事照護的經驗讓我發現,每次去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有較多用藥相關問題的長輩家做家訪時,常覺得藥物種類繁多且新舊藥物混雜,還有各式保健品與中草藥,讓人感覺混亂,也不禁懷疑,這麼多藥長輩是否能正確使用,是否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萌生「藥物整理」這個想法。
整理界很有名的是日本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所提倡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只留下會讓你感覺心動的物品、除去多餘不需要的。整理的最終目標是學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靠著有條例和規律地歸納、淘汰,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讓生活更簡單、幸福。
我覺得在藥物使用上也可以應用類似的概念,特別是多重用藥的情況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如果能夠有條理、定期的歸納、整理與淘汰,相信能讓藥物治療更加有效與安全,也是一種改變生命的魔法。
1.判「斷」:人常常會忘記自己擁有的東西,只有將全部有的集合展現在面前才會發現自己過去買了多少東西。藥物也一樣,特別是中草藥保健品更是琳瑯滿目,但是放到忘記。
當所有藥物都集合了,請一一了解藥物種類、正確用法以及使用期限。首先,請將已受潮過期不適合再使用的藥品清除(這很常見 )。接下來請重新檢視自己所擁有的藥品。其中藥物種類的認識,一般民眾可以簡單先分成兩大類即可:長期用藥與短期用藥。
長期藥是指長期慢性病預防控制藥物(如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是即使沒有不舒服也要好好按時服用的藥物。短期用藥則是指短期使用的症狀治療藥物 (如止痛藥、過敏藥、胃藥)。此外,也可藉由專業的藥事服務,檢視目前用藥品中是否有潛在性不適當用藥,例如根據長輩當下的健康情況,判斷已不適合長輩使用或可能導致副作用的藥品。
2.「捨」棄:根據定期評估身體狀況與需求,在醫師的評估與指示下,勇敢地將不需要的藥物進行「去處方」程序。
適當的處方停用流程包含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停止使用藥物,並追蹤停用後的情況;而過期受潮藥物依照指示做丟棄。已不需要、沒有在用的藥品,下次回診請告知醫師,評估是否不需開方,捨得不拿藥,也是珍惜健保資源的方式。
3.遠「離」:了解藥物的種類與標示,遠離來源不明,過度誇大療效的藥物、成藥與中草藥保健品。最後,你的藥品是帶給你健康幸福的元素,值得一個舒適安全的家。不需要放冰箱的藥品放冰箱可能加速潮解,最適合存放藥品的地方是乾燥通風,陽光不直射的獨立空間。
養成定期檢查整理的習慣,將藥物依治療目的做簡單的分類,並將過期或不適用的藥物作適當的處理,將能有效的降低藥物不良事件,改善藥物治療的有效性。
作者介紹:王貞予 助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所博士,曾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藥師。研究領域為多重用藥、骨質疏鬆症、藥物流行病學、社區健康促進、健康經濟效果評估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銀天下。(原標題:長輩多重用藥,真的每樣都需要嗎?藥品斷捨離,3步驟揪出不適當用藥)
圖片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