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刺激與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由於工作在成年生活中佔據相當大的時間,相較於休閒時間的認知活動或短期介入措施,工作中的認知刺激可能對認知功能有更深遠的影響。
在工作條件中,「工作控制」包含決策自主權與技能運用兩個面向,而「心理負荷」則反映工作所帶來的壓力程度。依據「工作負荷-控制模型」(job demand-control model ),高工作控制與高心理負荷的「積極型工作」被認為有助於促進認知功能;相對地,低工作控制與高心理負荷的「高壓型工作」則可能導致職業耗竭與認知衰退。
本研究針對4,083位年滿55歲、居住於社區的健康成人進行長期追蹤。為了辨識各職業的工作條件,研究團隊根據「臺灣職業安全健康調查」,依受訪者的工作條件,建立了一套「工作負荷-控制矩陣」,並將職業型態區分為四類:高壓型工作(低工作控制、高心理負荷)、被動型工作(低工作控制、低心理負荷)、低壓型工作(高工作控制、低心理負荷)和積極型工作(高工作控制、高心理負荷)。心理負荷的評估來自工作內容問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中的「工作控制」、「心理負荷」項目與技能水準;身體負荷則使用四點-李克特量表(4-point Likert scale)進行評估。失智症的診斷依據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中的醫師診斷紀錄。本研究探討工作中的心理與身體負荷與罹患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聯。
結果顯示:
- 平均追蹤6.2年期間,共有513人(12.6%)被診斷罹患失智症。
- 高工作控制、高技能職業、高體力負荷的工作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相關,與較低者相比,失智症風險降低約30%~40%。
- 心理負荷未顯示與失智風險有顯著關聯。
- 高壓型工作與被動型工作者,發展為失智症的風險分別是低壓型工作者的 1.61 倍與 1.45 倍。
積極運用工作技能與從事具體力活動的工作,可能有助於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不同面向的心理負荷對認知健康的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Yang, H. J., Y. C. Yang, C. C. Hsu and W. J. Cheng (2025). “Physical and mental demands of work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risk in later life.” J Prev Alzheimers Dis 12(4):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