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且早期退休現象普遍,導致高齡族群勞動參與率偏低。現有研究對於退休對健康的影響尚無一致結論,部分文獻指出退休與健康惡化有關,亦有研究認為退休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而再就業所帶來的健康效益,也日益受到重視。
本研究共納入4,015名受試者(平均年齡68.2歲),進行兩波追蹤調查,從生理、心理與社會三大面向,探討退休與再就業對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健康指標包括:
生活品質:12題簡式健康調查表(SF-12)
生理健康:簡式身體功能表現量表(SPPB)與 Fried 虛弱標準
心理健康:簡短智能測驗(MMSE)、憂鬱量表(CES-D)及自述失眠情況
社會關係:社會網絡評估工具
研究結果:
- 新退休者(特別是65歲以下男性)與持續工作者相比,身體健康明顯下降,身體功能退化,且衰弱風險上升。
- 退休後再就業者(尤其是從事全職工作)與未再就業者相比,展現出較佳的身體健康狀況;女性與年長者的效益尤為顯著。
- 兼職再就業者雖對生理健康改善有限,但有助於促進社交關係與社會參與。
- 心理健康方面並未觀察到一致趨勢,然而非自願退休者顯示出較高的憂鬱傾向。
退休與生理健康惡化有顯著關聯;而退休後若能再就業,特別是從事全職工作,有助於維持健康並延緩老化。建議未來政策應根據退休者之年齡層、性別及退休原因,設計多元健康促進與就業方案,鼓勵中高齡族群在身心狀態許可下選擇延後退休或重返職場,以促進全民健康老化。
參考文獻:
Yen, W. H., W. J. Cheng, S. C. Chuang, I. C. Wu, H. Y. Chang, C. W. Cheng, W. T. Tseng, C. C. Hsu, C. A. Hsiung and C. S. Wu (2025). “Retirement, reemployment, and bio-psycho-social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Taiwan.” Maturitas 199: 10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