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111年
  •  / 
  • 社區長照據點長者骨質疏鬆及肌少症風險評估與預防計畫

社區長照據點長者骨質疏鬆及肌少症風險評估與預防計畫

計畫主持人:傅紹懷 醫師

計畫緣起:

  骨質疏鬆症之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而增加,其伴隨之骨折將會導致長輩失能、死亡,從原本可以居家社區活動而被迫進入長照機構,同時亦耗用大量的社會與醫療成本。此外,骨鬆患者常伴隨著肌少症,使得跌倒機率上升,亦會大幅增加骨折風險。在偏鄉地區(例如雲林), 除了老化程度較都會區高以外,長者們大多因子女多外出工作不在身邊,且基礎交通建設不足,導致支持系統及資源缺乏,使得醫療及照護的可近性偏低,將使得上述問題更為嚴峻。本計畫欲利用偏鄉長照據點之便利性與過去團隊建構的服務經驗,整合社區資源與在地醫療院所照護系統,增加偏鄉社區長輩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之診斷及治療率,並改善醫療可近性, 實質降低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所導致的疾病負擔。

計畫目的:

(一)了解偏鄉長者之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盛行率、發生率、及危險因子等流行病學資訊。
(二)結合在地醫療單位之專業資源與長照社區服務,提供偏鄉長者骨鬆肌少症篩檢及後續之照護協助,以改善骨質疏鬆及肌少症診斷與治療率並實現健康促進及在地老化之目的。
(三)建構務實的偏鄉長者之骨質疏鬆及肌少症整合照顧服務模型。

目前成果:

  本計畫目前已完成約30處據點共568人的隨機分派及收案(圖一),據點遍布斗六、斗南、虎尾、土庫、莿桐、古坑、東勢、林內等鄉鎮市。據點參與長者多以女性為主,約佔據點長者之八成。而平均年齡為74歲。雲林屬於傳統農業縣市,不識字及國小學歷之長者占所有研究族群的六成。共病症的部分,最常見之疾病為高血壓,其盛行率高達49%,其次為糖尿病(23%)。

  而根據此調查,長者們曾接受過骨密度相關檢查(包含腳跟骨密度篩檢)之比例只有24.5%。其中確診有骨質疏鬆者只有9.3%,而目前正接受骨質疏鬆治療者更只有2.5%!而若根據骨密度來定義骨質疏鬆(T值≤-2.5),則男性骨質疏鬆的盛行率為25.6%,女性骨質疏鬆的盛行率則高達61.5%。對比長者之骨鬆診斷率及治療率可知,我們社區據點之骨鬆防治仍存在極大的治療落差。

  而我們根據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2019 (AWGS 2019)之診斷標準,可以發現社區據點女性肌少症的盛行率20.5%,而男性甚至高達30.2%!而嚴重肌少症及女性有13.7%,男性也有20.9%。在調查的同時亦發現,雲林長照據點的長輩營養不良及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比例極高,但卻因為獨居及經濟能力等問題而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而目前針對肌少症的治療並沒有特效藥,最有效的治療正是運動與營養的補充。

  透過台大雲林分院、國衛院、與善心人士的協助與聯絡,雲嘉地區的兩家善心食品公司願意發揮愛心,無償且長期提供社區肌少症及營養不良長者適合的營養補充品。某公司還為此專門研發台灣仍極為稀少的『介護食品』(圖二),以提供牙口不好的長輩足夠的營養補充。希望社區長照據點的長輩在本院骨鬆肌少症研究團隊與善心食品公司的協助之下,能改善骨鬆肌少,重拾健康。

內容圖片
圖一
內容圖片
圖二

  另外本團隊亦與多位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健身教練合作開發適合據點長者的強化運動,不但能夠強化上下肢肌力、預防跌倒,同時還兼顧施作時的安全性,避免長輩受傷。此外還提供進階鼓勵的措施(不同顏色及磅數的彈力帶,圖三、四),讓長輩們可以在運動中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同時增進身體健康。

內容圖片
圖三
內容圖片
圖四

未來展望

  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在骨質疏鬆症方面增加長輩的骨鬆診斷率及治療率,並且維持治療附著度與持續性,進而減少骨折發生。在肌少症方面,希望減緩(少)肌少症惡化,減少後續確診肌少症之比例,並觀察社區老人之肌少症變化,以偵測哪些因子決定會讓長者快速落入肌少症。最終目標希望能夠實現在地健康促進,健康高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