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CKD)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環境因子亦與慢性腎臟病發生密切相關。細懸浮微粒(PM₂.₅)、一氧化碳(CO)與二氧化氮(NO₂)等空氣污染物皆與腎功能下降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高溫與熱浪會增加急性腎損傷及慢性腎衰竭的住院風險,而反覆的急性腎損傷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進展。噪音暴露則可能透過交感神經活化、升高血壓及血糖等途徑,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近年研究亦指出空氣污染與溫度的交互作用會進一步提升慢性腎臟病相關住院風險。
本研究於 2009 年招募 3041 名年齡 ≥ 55 歲之中高齡者,並追蹤至 2019 年。利用土地利用回歸(LUR)模式估算受試者年度環境暴露水準,包括空氣污染物(PM₂.₅、NO₂、CO、SO₂ 與 O₃)、氣溫,以及 24 小時等效聲壓級(LAeq,24)。本研究旨在評估空氣污染物、氣溫及道路交通噪音共同暴露與慢性腎臟病發生率之間的關聯性,並進一步探討其交互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
- 在單一暴露模型中,每增加一個四分位距(IQR)的 PM₂.₅(7.80 μg/m³)及氣溫(2.32 °C),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風險分別增加 14 % 和 10 %;其他空氣污染物及交通噪音則未顯示顯著關聯。
- 在多重暴露模型中,PM₂.₅ 與慢性腎臟病發生率依然保持顯著關聯,PM₂.₅ 每增加一個四分位距(7.80 μg/m³),慢性腎臟病風險增加 13 %。
- 高濃度 PM₂.₅(≥ 34.22 μg/m³)與高氣溫(≥ 25.71 °C)之間呈現顯著協同效應,顯示兩者共同暴露時,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明顯高於單一暴露情況。
- 進一步分層分析顯示,PM₂.₅ 對慢性腎臟病的影響在女性、65 歲以上長者及糖尿病患者中更為顯著。
綜合而言,本研究結果凸顯降低 PM₂.₅ 暴露對預防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性,並建議政府應針對女性、高齡者及糖尿病患者等易感族群,制定更完善的空氣品質管理與健康防護策略,以減輕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Zhuang, T. Y., W. J. Cheng, Y. C. Yang, C. C. Hsu and T. Y. Chang (2025). “Air pollutants, temperature, and road traffic noise: their impact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cidence in older individuals in Taiwan.” Environ Res 286(Pt 1): 122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