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艾香囊驅毒疫 立蛋食粽慶端午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有關端午起源的說法,如同端午的應景美食「粽子」一樣,因不同地區、風俗及時代,有著五花八門的變化,其中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端午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而五月五日更是惡日之尤,自古以來便有許多關於禳毒避疫的禁忌與習俗,隨著歷史發展互相融合,端午逐漸成為一個特殊的節日。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醫藥衛生尚不健全,移民者死於瘴癘瘟疫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

端午莫飲雄黃酒 肥皂洗手少疫疾

  許多端午流傳的習俗,如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沐蘭草浴、飲午時水或雄黃酒等等,都是以保健、避疫為考量出發,在醫學科技未臻發達的時代,利用香草驅除病媒、沐浴保持個人衛生,尚不失為積極預防疾病的措施,不過衛生福利部指出,依據現代知識,雄黃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加熱後會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As2O3),兩者皆是有毒之化學成分,食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輕者引起上吐下瀉,嚴重可危害神經細胞,並可引起肝、腎、脾及心肌等實質器官的脂肪變性和壞死。因此,端午節不要再喝雄黃酒。

  時至今日醫藥發達,但疫病的傳播風險仍在,疾病管制署表示,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且端午連假將至,家庭出遊、拜訪親友或參加節慶活動機會增加,請民眾提高警覺,無論大人或小孩,均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落實肥皂勤洗手,以及居家環境清消、通風,降低疾病傳播風險。此外,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除了嬰幼兒外,青少年和成人都有感染可能,成人感染後通常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較輕微,容易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嬰幼兒,因此提醒大人外出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落實正確洗手,避免腸病毒危害嬰幼兒健康。家中幼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並請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端午健康不放「粽」 四招樂食減負擔

  而提到端午節就一定會聯想到應景的粽子,市售粽子種類琳瑯滿目,無論是傳統肉粽、豆沙粽,還是創新的海鮮粽、養生粽,都讓人垂涎欲滴。不過粽子雖然美味,若攝取過量可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一般我們常食用的傳統肉粽,由於常使用高油脂及高熱量的食材,例如:糯米、花生、五花肉、鹹蛋黃等,再加上有些粽子糯米及餡料常以油先熱炒,1顆肉粽熱量可能就高達700大卡,若三餐飲食份量仍照平時攝取,過多的熱量會造成體重增加並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想要輕鬆過端午、吃粽不變重,國民健康署建議掌握4大原則:

  1. 慎選食材,低油低鹽高纖少糖:
    自製或挑選粽子時,盡量選擇低熱量、低油脂、高纖維的食材餡料,例如:用紫米、薏仁、燕麥、紅藜麥等全穀根莖類來取代糯米,另外可以用瘦肉、雞肉、海鮮等低脂肉類來替代五花肉,以減少熱量及脂肪的攝取,配料的選擇上可以使用蓮子、豆類來替代高油脂的花生,或是可以選用菇類、竹筍等低熱量高纖維食材,來降低熱量攝取並延緩血糖上升。而甜粽的部分,可以選擇芋頭、地瓜等全穀根莖類作為替代來減少精緻糖的使用。
  2. 少用沾醬,原味粽鈉糖不過量:
    吃粽經常搭配的辣椒醬、甜辣醬、醬油膏等都屬於鈉含量高的醬料,然而粽子本身在烹調過程中已有調味,建議以不沾醬為佳或限量使用;除此之外,吃鹼粽常會沾砂糖、果糖或蜂蜜等,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入多餘熱量。尤其對於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食用時應更加注意。
  3. 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均衡吃:
    粽子份量越大,相對熱量會越高,建議可選擇「中」或「小」份量的粽子;若將粽子作為正餐,食用時記得把餐點中的主食、肉類及油脂類減量,並搭配超過半碗的蔬菜和拳頭大的水果,不但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的攝取,又能增加飽足感。餐間喝杯牛奶搭配少量堅果當點心,補足一日所需的營養。
  4. 多到戶外,運動維持健康體位:
    民眾可以趁著難得的連續假期,多帶著家人出外活動,除了可以至河岸邊觀賞各縣市所舉辦之龍舟比賽外,不妨利用就近的社區公園、健行步道、登山步道及自行車道來健走或騎單車,親近大自然好好運動舒展筋骨,不僅能促進家人間的感情,還可以減去節慶聚餐時多餘攝取的熱量,維持健康的體位並養成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規律運動好習慣。

違法硼砂勿再用 煮粽可加「普美能」

  另外,鹼粽作為端午節的應景食物之一,由於鹼粽的材料為素食,因此在端午節祭祀時通常會選用鹼粽;鹼粽由糯米製成,早期有些業者會添加「硼砂」藉此增添鹼粽的彈性,減少鹼粽與粽葉間的互相粘結性,並兼有防腐及改良組織之效,然而硼砂為防腐劑的一種,食入體內後經胃酸的作用會形成硼酸,硼酸於體內具有積存性,連續攝取後,會在體內蓄積且會妨礙消化酵素的作用,引起食物減退、消化不良、抑制營養素之吸收、促進脂肪分解因而體重減輕。其中毒症狀為嘔吐、腹瀉、紅斑、循環系統障礙、休克及昏迷等硼酸症徵狀,嚴重還可能致命!目前衛福部已全面禁用以硼砂作為食品添加物。

  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若希望增添鹼粽的Q度和口感,烹煮鹼粽時可在過程中使用「普美能」(三偏磷酸鈉),三偏磷酸鈉是衛福部公告的合法添加物,可以有效減少鹼粽與粽葉之間的黏著性,並維持鹼粽的Q彈與嚼勁;特別要提醒的是,使用時是將三偏磷酸鈉依0.2%的比例添加於煮液中,別誤加進糯米餡料中,才能夠發揮提升粽肉嚼勁的作用。食藥署每年會聯合各地方政府進行端午稽查,針對市面上的鹼粽進行抽驗,許多縣市的衛生局也會提供免費的三偏磷酸鈉讓民眾索取。食藥署呼籲業者或民眾在製作鹼粽過程中,視需要添加三偏磷酸鈉,取代會危害人體健康之硼砂,製作更安全美味的鹼粽。

  最後,食藥署也提醒,包粽食材選購要注意,原料要完整包裝且標示清楚,若是購買散裝的南北貨,要進一步檢查外觀、顏色、氣味;料理前,雙手及乾貨食材都要清洗乾淨。另外,粽子包好後應充分加熱,並趁新鮮食用;若需儲存超過1天以上,建議以冷凍保存,但也仍應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放置冷凍庫太久。

  祝您端午佳節愉快,闔家健康平安。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圖片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