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王世亨
當步入老年之後,相信大家都非常關心如何保持良好的認知能力,其實認知功能會隨著年紀變老而逐漸退化,這是老化的正常改變。然而,認知功能退化的程度因人而異,如果認知功能退化的程度超過正常老化,已經到了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便可能有輕度認知障礙或是失智症。
認知功能包含語言、空間感、計算、判斷、抽象、思考等,認知功能的退化可能出現情緒困擾、妄想等,嚴重者可能影響工作能力、與他人交際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受阻無法自理等。
那麼,如何減緩老年的認知功能退化,擁有較好的認知表現呢?遺傳因素是影響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例如攜帶APOE ε4基因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會較高,不過與生俱來的遺傳因素是無法改變的。另一方面,研究指出,在認知功能與失智症的成因,約有40%是來自環境暴露,包含個人的環境因子與居住地的環境特徵,而這些是可被預防的。
喝酒傷腦,每週超過168克酒精將讓海馬迴萎縮
首先,就個人環境因子方面來說,影響認知功能最大的是教育程度,生命早期較長的受教育年數,可提升認知能力、提供認知儲備。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的大腦比較能夠抵抗認知退化,老年後的認知表現會較好。
研究指出,受教育年數如果少於12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提高1.6倍。中老年時期持續進行認知刺激活動,像是閱讀、玩遊戲、社交旅遊,對認知維持也有幫助。
再來,個人的生活習慣亦與認知功能有關,良好的運動習慣、飲食習慣與睡眠品質可增進認知表現,而抽菸、過量飲酒、社交孤立會損害認知表現。
飲食方面的營養攝取與認知功能有關,例如地中海飲食模式富含蔬果、全穀物、魚類、橄欖油等,有助於保護認知功能。
過度攝取加工食品、飽和脂肪、糖分等,會增加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的攝取不足,也可能會影響認知表現。此外,過量飲酒每週攝取超過21單位(約168克)的酒精,可能導致海馬迴萎縮,因而降低認知能力。
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動,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會接觸可以增強認知儲備,中老年時期的婚姻、家人間的聯繫支持、朋友互動、參加社區團體、持續工作或志工參與,可以提供認知刺激而減緩認知退化的速度。
即使帶有高遺傳風險,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
另外,一些常見的個人慢性疾病與認知功能有關,聽力受損、創傷性腦損傷、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的人,認知表現較差。
聽力受損可能因認知刺激減少,顳葉體積下降,而導致認知能力下降。聽力受損的長者使用助聽器,則可防止認知功能的下降。研究指出,聽力受損的長者如果未使用助聽器,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提高1.9倍。
中年時期的高血壓,可能與腦體積減少有關,而增加血管型失智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肥胖是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憂鬱症風險,因而影響認知能力。此外,肥胖會減少大腦的血液供應,增加損害大腦白質的脂肪細胞,導致灰質體積變小,造成認知能力下降。如果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增加1.6倍。
精神健康也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例如長期處於焦慮、憂鬱的狀態,會加速認知功能的退化。憂鬱症的患者相較於一般人,有兩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建議可透過冥想、身體活動等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住家附近愈多運動設施,認知功能愈好
居住地的環境特徵方面,居住在空氣汙染較高地區的居民,認知表現較差。空氣汙染物進入人體內的循環系統,可能影響血液流向大腦,造成大腦白質萎縮,加快認知老化的速度。研究顯示,空氣中的PM2.5每增加10μg/m³,失智症風險就會上升1.16倍。
居住地的運動設施多寡,包含學校、公園、活動中心、健身房、游泳池、體育館等可提供居民休閒活動與運動之場所,亦會影響居民的認知表現。
研究發現,居住在運動設施密度愈高地區的長者,認知功能愈好,且認知衰退的速度較慢。這可能是居住地的特徵會形塑居民的生活習慣、健康意識,當居民住在運動設施密度較高的地區,可能有助於增加運動意願與社交互動,提供大腦多樣刺激、減少孤獨感、有益於認知健康。
總而言之,認知退化是可被預防的。較長的受教育年數、維持良好的運動、飲食以及睡眠習慣、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增加社交互動、預防與妥善治療身心疾病、良好的居住環境,可有益於長者的認知表現,減緩認知退化的速度。
雖然與生俱來的遺傳因素無法改變,但仍然可以透過上述多種方式來預防認知退化。只要及早預防,保持積極正向的生活型態,就可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擁有更健康、更優質的老年生活。
作者介紹:王世亨 副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主要為遺傳流行病學與精神流行病學,並致力於父親生育年齡效應與精神疾病之遺傳架構等研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銀天下。(原標題:肥胖、孤立、吃不對易失智,認知退化可預防嗎?)
圖片來源:Image by gpointstudio on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