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研究發展
  • 首頁
  •  / 
  • HALST研究成果
隨著全球人口迅速老化,不僅帶動醫療與退休金支出的上升,也導致勞動力逐漸萎縮。台灣目前的退休制度尚不健全,因此延後退休年齡的相關政策更需具備創新思維,以有效提升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 健康因素(無論是身體或心理層面)是年長者持續參與勞動市場的主要障礙。多項研究已指出,不良的工作環境會增加勞工的離職意圖,特別是高心理壓力、低工作自主性及缺乏社會支持等條件,與中高齡勞工的身心健康不良密切相關。此外,高體力需求、輪班工作以及低自主性,也與提前退休有顯著的關聯性。…
閱讀全文
認知刺激與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由於工作在成年生活中佔據相當大的時間,相較於休閒時間的認知活動或短期介入措施,工作中的認知刺激可能對認知功能有更深遠的影響。 在工作條件中,「工作控制」包含決策自主權與技能運用兩個面向,而「心理負荷」則反映工作所帶來的壓力程度。依據「工作負荷-控制模型」(job…
閱讀全文
功能能力(Functional capacity)是評估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其依賴於生理恆定的維持。隨著年齡增長,功能能力下降的風險增加,與不良健康事件(如跌倒、住院)的發生及高照護需求密切相關。…
閱讀全文
營養素和飲食因素對維持大腦正常生理功能和延緩認知發展衰退扮演重要的角色。鎂參與許多生物反應,包括維持神經膜功能及參與神經傳輸過程,這些機制與認知障礙和失智症的發展有關。此外,鎂在維生素D的合成與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維生素D能促進鎂的吸收。先前的研究顯示較高的鎂攝取量與較好的認知能力相關,尤其是維生素D充足的個體。 本研究在基線研究初期時訪問台灣社區5,663名年齡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於約6年後追蹤進行第2次評估。透過食物頻率問卷估算鎂攝取量。使用簡易心智量表(MMSE)、數字符號替代測驗(DSST)和畫時鐘測驗(CDT)來評估參與者的認知功能。認知障礙定義為分別為…
閱讀全文
衰弱症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綜合症,會增加失智症、失能、住院及死亡等的風險。幸運的是,衰弱症是可逆的。識別高風險個體並制定早期干預措施,有助於預防疾病進展,促進健康壽命的延長。由於飲食習慣可以調整,且與多種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因此,飲食成為預防衰弱及其他疾病的可行策略。 本研究在基線研究初期時訪問5,663名年齡55歲以上的社區中老年人飲食問卷,並做身體功能檢查評估衰弱症狀。使用食物頻率問卷(FFQ)評估他們過去一年的平均每日飲食攝取量,計算能量調整飲食發炎指數(energy-adjusted…
閱讀全文
國家衛生研究院Podcast 聽科學…
閱讀全文
文章快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