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S
研究發展
  • 首頁
  •  / 
  • HALST研究成果
慢性腎臟病(CKD)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環境因子亦與慢性腎臟病發生密切相關。細懸浮微粒(PM₂.₅)、一氧化碳(CO)與二氧化氮(NO₂)等空氣污染物皆與腎功能下降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高溫與熱浪會增加急性腎損傷及慢性腎衰竭的住院風險,而反覆的急性腎損傷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進展。噪音暴露則可能透過交感神經活化、升高血壓及血糖等途徑,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近年研究亦指出空氣污染與溫度的交互作用會進一步提升慢性腎臟病相關住院風險。 本研究於…
閱讀全文
老年憂鬱症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與身體疾病、認知退化及失能等因素密切相關。已有研究證實,空氣與噪音污染會加劇憂鬱症狀,其中懸浮微粒(PM)、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及一氧化碳(CO)可能與憂鬱風險上升有關;另有部分證據指出,飛機與道路噪音亦可能與憂鬱症狀相關。空氣與噪音污染可能透過神經發炎、氧化壓力與壓力荷爾蒙等途徑影響情緒健康。然而,針對老年族群的相關研究仍相對有限。 本研究以…
閱讀全文
台灣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且早期退休現象普遍,導致高齡族群勞動參與率偏低。現有研究對於退休對健康的影響尚無一致結論,部分文獻指出退休與健康惡化有關,亦有研究認為退休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而再就業所帶來的健康效益,也日益受到重視。 本研究共納入4,015名受試者(平均年齡68.2歲),進行兩波追蹤調查,從生理、心理與社會三大面向,探討退休與再就業對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閱讀全文
身體衰弱(Physical frailty)是高齡者常見的健康問題,當出現非刻意體重減輕、疲憊無力、握力減弱、步行速度變慢及身體活動量低等症狀時,若至少符合其中三項,即可診斷為衰弱症。衰弱症會增加跌倒、失能、住院和死亡的風險。研究顯示,缺乏運動、獨居、抽菸、飲酒、營養不良,加上共病症與發炎性老化(inflammageing)等生活型態及生理因素,均與較高的衰弱症風險有關。而體能不佳(Poor…
閱讀全文
隨著全球人口迅速老化,不僅帶動醫療與退休金支出的上升,也導致勞動力逐漸萎縮。台灣目前的退休制度尚不健全,因此延後退休年齡的相關政策更需具備創新思維,以有效提升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 健康因素(無論是身體或心理層面)是年長者持續參與勞動市場的主要障礙。多項研究已指出,不良的工作環境會增加勞工的離職意圖,特別是高心理壓力、低工作自主性及缺乏社會支持等條件,與中高齡勞工的身心健康不良密切相關。此外,高體力需求、輪班工作以及低自主性,也與提前退休有顯著的關聯性。…
閱讀全文
認知刺激與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由於工作在成年生活中佔據相當大的時間,相較於休閒時間的認知活動或短期介入措施,工作中的認知刺激可能對認知功能有更深遠的影響。 在工作條件中,「工作控制」包含決策自主權與技能運用兩個面向,而「心理負荷」則反映工作所帶來的壓力程度。依據「工作負荷-控制模型」(job…
閱讀全文
返回頂端